最近的前瞻性随机III期研究,包括一线(1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靶向药物,都表明与化疗免疫治疗相比,无进展生存期(PFS)有很大的改善,但对总生存期(OS)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PFS通常是预测非传染性淋巴瘤和CLL的OS的一个很差的指标。

  包括伊布替尼和venetoclax(与obinutuzumab联合)在内的1L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可能会引起对化疗免疫疗法(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和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在CLL治疗中的作用的质疑。然而,1L靶向治疗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在全球的普及。我们最近发现,第二次治疗的时间(TT2T),而不是第一次治疗的时间(TT1T),是预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OS的良好指标。

  我们试图测试TT2T与CLL患者的OS相关的假设,并确定是否存在治疗前的变量,以帮助确定哪些患者会从早期使用靶向药物中获益更多,以及哪些患者可以通过有时间限制的、相对经济的化疗免疫治疗来管理。

  我们回顾性地确定了199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MSKCC诊断的1974名CLL患者。为了进行这项分析,我们检查了298名有完整数据的CLL/SLL患者的子集,以确定CLL-国际预后指数(CLL-IPI)。这298名拥有完整数据的患者的结果与CLL-IPI队列中的患者相似。TT1T和TT2T分别从疾病诊断时间到第一次和第二次治疗开始计算。每个事件的中位时间是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的。TT1T、TT2T和OS。构建单变量和多变量序贯逻辑回归模型,以确定需要全身治疗的风险因素(RF)。患者的特征是CLL指导治疗的次数。0 vs 1 vs ≥2次治疗。然后,我们根据确定的RF评估了OS和TT2T,使用对数排名检验来比较结果。

  我们确定了298名有完整数据的CLL/SLL患者,以确定CLL-IPI。患者特征见表1。男性居多(1.89:1),28%的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中位年龄为61岁(范围为24-87岁),CLL-IPI评分为低和中级至非常高的分别占43.6%(130/298)和56.4%(168/298)。

  在6.6年的中位随访中:中位TT1T为6.5年,中位TT2T未达到,中位OS为13.8年。TT2T在预测OS方面优于TT1T。经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发现有3个临床因素可以独立预测全身治疗的要求。IGHV未突变(OR 5.331,95% CI 3.09 – 9.20,p<0.001),B2M升高(OR 3.70,95% CI 1.40 – 9.77,p=0.008)和Rai分期晚期(OR 11.36,95% CI 1.97 – 65.46,p=0.007)。重叠的95%置信区间允许将这3个RF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简单的预后模型,定义为0 vs 1 vs ≥2的3个预测RF。这个模型对TT2T和OS都有预测作用。0 RF的患者有较好的OS(p < 0.001),并且在需要2L治疗前有较长的时间(p < 0.001),图2。

  这些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在这组主要接受1L化疗免疫治疗的CLL/SLL患者中,TT2T是OS的替代指标。与2个或更多RF的患者相比,0或1个RF的患者的TT2T和OS明显更长,这表明1L化疗免疫疗法为0和1个RF的患者提供了比2个或更多RF的患者更持久的反应。对于有持久反应的患者,化疗免疫疗法提供了一个有时间限制的策略,在开始2L治疗前有较长的无治疗期。在ALLIANCE A041202、CLL14和iLLUMINATE试验中,1L靶向治疗缺乏OS获益,这支持将靶向治疗推迟到2L。相反,RF≥2的患者的中位TT2T为5.7年,明显短于RF为0-1的患者(中位数未达)。鉴于在这个以化疗为主的群体中,1L疗法对≥2个RF患者的益处有限,因此,评估利用1L靶向疗法是否优于化疗免疫疗法是合适的。目前正在进行额外的分析,以确定这些发现是否能在独立的队列中得到验证。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https://ashpublications.org/blood/article/134/Supplement_1/4299/425697/Time-to-Second-Treatment-As-a-Proxy-for-Overall?searchresult=1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