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诊断时就能确定其预后良好或不良,医生就有可能更好地调整其治疗和随访策略。现在,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国际同行一起,发现了该疾病的特定分子特征与具有不同预后的患者亚群之间的新关联。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肿瘤疾病,不同患者的病情发展可能非常不同。一些患者在诊断后很快就需要治疗,而另一些患者即使不治疗也能带病生存很长时间。因此,确定与预后较好或较差相关的疾病特征很重要。理想情况下,这些特征在诊断时就已存在,并在疾病的整个演变过程中保持稳定。

  在本研究中,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国际研究小组合作,分析了8500多名CLL患者的样本。根据在CLL中不受控制地生长的白细胞中非常相似的B细胞受体的表达,这些样本被划分为子集。当他们研究不同亚群患者的疾病过程时,他们发现了一种明显的关联性。

  ”很明显,一个特定亚群内的患者遵循相同的临床过程,这与其他亚群的患者不同。例如,2号子集的患者表现出积极的疾病过程,第一次治疗的平均时间只有两年。另一方面,4号子集的患者病情不严重,平均11年后才需要治疗”,免疫学、遗传学和病理学系的医学/博士生、该研究的协调人之一Panagiotis Baliakas说。

  将基于类似B细胞受体的分类与其他预后标志物相结合,也将完善CLL患者的预后,并增加识别在诊断时已经处于高风险的患者的可能性。

  ”但是,无论是出于医疗还是社会心理的原因,能够确定需要治疗的概率最低的病人也很重要。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子集富含年轻患者,他们可以对其疾病的不稳定性感到放心”,Panagiotis Baliakas说。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4-11-classification-chronic-leukemia.html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