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

丙戊酸钠缓释片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

药品性质:

处方药

相关疾病:

全身性癫痫,失神,肌阵挛,强直阵挛,失张力,部分性癫痫,简单部分性癫痫,复杂部分性癫痫,部分继发全身性癫痫,特殊类型综合症

性状:

片剂。

主要成份:

主要组成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0.333g丙戊酸钠及0.145g丙戊酸(相当于0.5g丙戊酸钠)。

适应症:

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发作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

1.全身性癫痫适用于: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

2.部分性癫痫适用于: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

3.特殊类型综合症:West,Lennox-Gastaut综合症

规格:

0.5g(以丙戊酸钠计)。

不良反应:

1.罕有肝功能损害(见注意事项)。

2.致畸胎危险(见妊娠)。

3.神经病学障碍:在本品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昏睡或木僵,并导致一过性昏迷(脑病),治疗过程中,可单独出现或和癫痫发作同时出现。当剂量减少或停用时,这些症状会减少,这些病例常发现在联合治疗特别是用苯巴比妥或突然增加丙戊酸剂量之后。

4.消化道紊乱(恶心、胃痛)多出现在治疗开始时,但是不需停止治疗,症状通常可在数天内消失。

5.短暂的和/或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常有报导:脱发,轻度姿势性震颤和嗜睡。

用法用量:

每日剂量应根据病人年龄及体重来定,而且,应考虑到对丙戊酸的广泛个体敏感性差异。 每日剂量、血清浓度和疗效之间相互关系尚未建立。最佳剂量需根据临床反应来确定:当发作不能控制或怀疑有副作用发生时,除临床监测外,要考虑做丙戊酸钠血浆浓度水平的测定,已报道有效范围为40-100mg/l(300-700μmol/l)。

1.初始治疗给药方法(口服):

(1)在没有接受其它抗癫痫药的病人,每2-3天间隔增加药物剂量,1周内达到最佳剂量。

(2)在以前已接受其它抗癫痫药物的病人,本品要缓慢增加剂量,在2周内达到最佳剂量。

禁忌:

1.急性肝炎。

2.慢性肝炎。

3.个人或家族有严重肝炎史,特别是药物所致肝炎。

4.对丙戊酸钠过敏者。

5.卟啉症。

注意事项:

1.肝功能异常发生时情况:极个别有报导严重肝损害甚至死亡。最高危的病人,特别是接受多种癫痫药治疗者,有严重癫痫发作的婴儿和3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那些伴有脑损害,精神迟滞和或遗传代谢或退化性疾病者。3岁以后,发生率明显下降,并随年龄增长而进一步下降。在大多数病例,肝损害在治疗头六个月里出现。可疑症状:临床症状是早期诊断的依据。特别是黄疸出现之前,出现下列症状应考虑到肝脏功能损害的可能,特别是那些高危病人。

2.非特异性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如乏力、厌食、嗜睡、思睡,有时伴有反复呕吐和腹痛。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 癫痫妇女在妊娠期间接受丙戊酸治疗时伴随出现的危险如下:

(1)伴随癫痫和癫痫药出现的危险 在接受抗癫痫治疗的母亲所生下的婴儿畸形的总发生率已证明高于一般孕妇(3%)的2-3倍,虽然有报导在多种药物治疗时,婴儿畸形率增高。但是(与畸形有关的)治疗与疾病关系尚未正式确定。最常见的畸形为唇裂和心血管畸形。突然中断抗癫痫药物治疗可能引起母亲病情加重和引起对胎儿的不利作用。

(2)伴随本品出现的危险 在动物,已证实对小鼠、大鼠及兔有致畸胎作用。在人类,接受本品治疗的妇女。在怀孕期前三个月出现畸形的总危险

儿童用药:

通常剂量每日300mg。

老人用药:

服用本品急性过量在临床中的表现为或深或浅的昏迷,伴随有肌张力减退,全身水肿,缩瞳症和呼吸自主性减退等。

药物相互作用:

1.丙戊酸钠对其它药物的作用

神经阻滞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抑郁药和苯并二氮卓类。本品可以增强其它精神系统药物的作用,如上述药。因此应进行临床监测并按需要调整剂量。

(1)苯巴比妥:本品增加苯巴比妥的血浆浓度(由于抑制了肝脏分解代谢)导致镇静作用,尤其是儿童。因此,在联合用药的最初15天内要进行临床监测、如出现镇静情况,应及时减少苯巴比妥的剂量,必要时测定血浆苯巴比妥的水平。

(2)脱氧苯比妥(扑痫酮):本品增高血浆脱氧苯巴比妥的水平,加重其副作用(如镇静),当长期治疗时,副作用会消失

药理毒理:

1.本品系广谱抗癫痫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动物的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对各种癫痫的实验模型(全身性和部分性)均有抗惊厥作用。

2.同样本品被发现对人的各种类型癫痫发作有抑制作用。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γ氨基丁酸的浓度有关。

药代动力学:

1.本品口服,其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2.分布的范围主要限于血液,并迅速交换到细胞外液,脑脊液中的丙戊酸钠的浓度与游离血浆浓度接近。本品能通过胎盘。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在乳汁中本品分泌的浓度很低(血清总浓度在1%-10%)。

3.口服后,本品可迅速(3-4天)达到稳态血浆浓度;静脉注射后,几分钟内可达到稳态血浓度,然后可继续静脉滴注维持。

4.本品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与蛋白结合的量呈剂量依赖性,且有饱和现象。

5.丙戊酸分子可以滤出,但仅限游离型(大约10%)。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

24个月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