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新方法

联合化疗和 BRAF 癌基因抑制剂是对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转移性黑色素瘤是世界上皮肤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德尔马医院医学研究所 (IMIM)、德尔马医院和 CIBER 癌症 (CIBERONC) 的研究人员与贝尔维特医学研究所 (ICO-IDIBELL) 合作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该研究所刚刚成立。发表在Oncogene杂志上。 该研究涉及 IMIM 的干细胞和癌症研究小组以及德尔马医院皮肤科和病理科的医生,分析了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对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响。在之前的研究中,同样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阻断 BRAF 癌基因表达对降低结肠和直肠癌细胞在化疗后修复能力的有用性。 低毒处理 研究人员分别在小鼠和体外肿瘤细胞中测试了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一周后,两种方法的组合在所有试验中都被证明是优越的。此外,治疗结束后仍能保持获益。“我们已经证明了结合两种治疗方法来根除癌细胞的治疗潜力。这种策略不仅可以防止对其中一种方法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为影响 BRAF 致癌基因的突变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视角,”解释说Lluís Espinosa 博士是 IMIM-Hospital del Mar 和 CIBERONC 的研究员,也是该研究的作者。 该研究还表明,以低剂量进行化疗,从而避免其毒性,结合 BRAF 抑制剂的标准治疗,可以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的进展产生巨大影响。此外,由于联合治疗消除了肿瘤细胞而不是阻止它们的生长,它还可以避免长时间的治疗和耐药性的可能发展。研究人员还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癌症,包括一些目前无法治疗的罕见黑色素瘤亚型,因为它们缺乏 BRAF 致癌基因的突变。该研究的作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容易评估,因为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存在并且正在常规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 在这种情况下:“机制很简单:通过将毒性非常低的低剂量化疗与 BRAF 抑制剂相结合,我们用化疗破坏细胞的 DNA,同时由于BRAF 抑制剂。这不仅增强了每种治疗的效果,而且可能使效果不可逆转,“皮肤科主任兼该研究的作者 Fernando Gallardo 博士评论道。BRAF 抑制剂治疗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即治疗这种疾病的金标准方法,是癌细胞重新生长并对这种治疗产生抗药性,因为抑制剂只会阻止它们,而不会消除它们。将其与化疗结合使用的可能性可以消除某些耐药性和复发的问题。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7/210713090150.htm

专家表示,过去十年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使患者显着受益

在过去十年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开发并批准了无数治疗黑色素瘤的疗法。这一进展导致了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发展,据 Roman Groisberg 博士称,这为患者提供了更长的寿命和诊断后更长期的缓解。 然而,正如新泽西州罗格斯癌症研究所的医学肿瘤学家 Groisberg 在最近的 CURE® Educated Patient® 皮肤癌峰会上的一次演讲中所说,并非所有这些结果都是无限的,需要更多的研究。 黑色素瘤 101 尽管每年诊断出的皮肤癌病例超过 350 万例,但 Groisberg 指出,黑色素瘤仅占这些病例的约 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黑色素瘤导致超过 75% 的皮肤癌相关死亡。“显然,这是一种需要讨论的重要疾病,”格罗伊斯伯格在演讲开始时指出。他说,黑色素瘤的有趣之处在于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事实上,他引用了 CDC 的数据,该数据显示黑色素瘤病例在 1982 年至 2011 年之间翻了一番。不幸的是,这些患者中的许多人通常都很年轻,否则被认为是健康的。因此,他强调,总是需要更新和重要的疗法。 黑色素瘤的 ABCDE Groisberg 还强调,黑色素瘤看起来并不完全一样。例如,他建议人们遵循传统的 ABCDE 诊断标准:不对称、边界、颜色、直径和进化。他说,黑色素瘤通常是不对称的,与正常痣不同。此外,黑色素瘤将具有不规则的边界,显示多种颜色并且直径更大。他解释说,最重要的是感知痣的进化。Groisberg 强调了大多数痣多年来的外观如何相同,但如果发现变化,则该人应咨询医生。 辅助治疗 被诊断为黑色素瘤的患者要么被诊断为患有 1、2 或 3 期疾病。Groisberg 提到,通常情况下,1 期和 2 期黑色素瘤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有效治疗。然而,许多患有 3 期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辅助治疗。 “我们的想法是提供一些治疗,以降低在完全手术切除后癌症复发的风险,”他说。正如 Groisberg 阅读更多…

黑色素瘤简介

简介: 黑色素瘤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其发病率随人种、地域、种族的不同而存有所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远较黑种人高,居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白种人其发病率高达17/10万。我国虽属黑色素瘤的低发区,但近年来发病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黑色素细胞瘤可由表皮黑色素细胞,痣细胞或真皮成黑色素细胞组成。肿瘤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与基底细胞间排列,细胞产生色素后,通过树状突将黑色素颗粒输送到基底细胞和毛发内。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的摩擦、抓起和损伤而引起恶变,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孕期或生育年龄的妇女会使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提示本病与内分泌有关。从年龄上看,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很少数发生在青春期前。据报道:84%恶性黑色素瘤来自良性痣。据Wieeio报告,由于痣太小的缘故,许多病人患病初期都没有注意到。有人认为良性痣是恶性黑色素瘤的最大根源。 中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由于风邪搏于血气,变化所生;或脉络之血,滞于卫分,阳气束结而成;肾中浊气混于阳,阳气收束所致,和血凝气滞等因素有关。 正常黑色素细胞瘤变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与下列因素可能有关: (1)大气污染  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黑素瘤。 (2)爱美之心作怪  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3)卫生知识缺乏  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转变。 (4)滥用雌激素类药物  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会刺激黑色素瘤的发生。 (5)免陷缺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寿命明显延长。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是黑色素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临床上老年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很高。 (6)良性黑色素斑块 即黑痣,其中交界痣最易恶变,混合痣较少,而内皮痣则极少恶变。但头皮黑色素瘤多数并非黑痣转变而来,故有人认为本病不完全与黑痣有关。 (7)种族 白人比有色人种发病率高,如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高达42/10万,而黑人仅为0.8/10万。 (二)发病机制 病变多发生于真皮和表皮交界处,瘤细胞类似痣细胞,但明显异型,细胞间质和细胞内充满黑色素,根据细胞形态和黑色素量的不一,可分5型: 1.大上皮样细胞 多见,细胞呈多边形。 2.小上皮样细胞 核大而不典型。 3.梭形细胞 胞质呈原纤维样,核大染色深。 4.畸形细胞 为单核或多核。 5.树枝突细胞 比正常黑色素细胞大,胞核异型,瘤细胞对酪酶呈强阳性反应,含黑色素少时,在HE切片内难以证实,故有“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之称,但若用银染色,在少数细胞内仍可检出黑色素。 症状: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 (1)表浅蔓延型  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  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  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  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2.临床分期 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总体上,若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黑的可能: (1)颜色  杂色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和表浅蔓延型常在棕色或黑色中参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尤以蓝色更为不好。 (2)边缘  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  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片状脱屑,时有渗血、渗液,可高出皮面。 (4)病灶周围皮肤  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5)感觉异常  局部发痒、灼痛或压痛。 诊断: 黑色素瘤诊断一般不难,少数不典型者,要靠病理检查证实。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及色素原检查有助于诊断,对“无色素”或少色素黑色素瘤的诊断以及鉴别良性痣细胞瘤及其是否恶变均有帮助。 鉴别 阅读更多…

zh_CN简体中文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