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地西他滨中文说明

通用名称: 注射用地西他滨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 药品性质: 相关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原发性MDS,继发性MDS,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性状: 主要成份: 本品主要活性成份地西他滨(5-氮杂-2-脱氧胞苷酸)。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IPSS评分系统中中危-2和高危的初治、复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的MDS,按照FAB分型所有的亚型: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规格: 50mg 不良反应: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论是否有因果关系)包括(非前面表1所列): 1.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骨髓抑制,脾肿大。 2.心脏疾病:心肌梗塞,充血性心衰,心脏呼吸骤停,心肌病,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 3.胃肠道疾病:牙龈疼痛,上消化道出血。 4.全身性和给药部位异常:胸痛,虚弱,黏膜炎症,导管部位出血。 5.肝胆异常:胆囊炎。 6.传染和感染:霉菌感染,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憩室周围脓肿,呼吸道感染,肺部假单胞菌感染;乌型分枝杆菌复合感染; 用法用量: 1.首次给药周期:本品推荐剂量为15mg/m2,连续静脉输注3小时以上,每8小时一次,连续3天。患者可预先使用常规止吐药。 2.后续给药周期: (1)每6周重复一个周期。推荐至少重复4个周期。然而,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可以治疗4个周期以上。如果患者能继续获益可以持续用药。 (2)依据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值进行的剂量调整或延迟给药:如果经过前一个周期的本品治疗,血液学恢复(ANC≥1000/μL,血小板≥50000/μL)需要超过6周,则下一周期的治疗应延迟,且剂量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暂时性的调整: 禁忌: 本品禁用于已知对地西他滨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 1.在本品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过程中应进行全血和血小板计数以监测疗效反应及毒性,至少应保证在每个给药周期前对全血和血小板计数进行监测。在第一个周期按推荐剂量给药后,随后的周期中给药剂量应按照“用法用量”中所述进行调整。医生应当考虑早期应用生长因子和/或抗微生物药,以防治感染。 2.在用药的第一或第二个周期较常出现骨髓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基础疾病MDS的病情进展。 3.尚缺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的数据,因此这类人群应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孕妇: (1)孕妇注射用本品有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危害。在小鼠中观察研究了地西他滨的发育毒性,在妊娠第8,9,10或11天,单剂量腹腔注射0.09和3.0mg/m2,分别大约是临床推荐剂量的2%和7%。未观察到母体毒性,但在3mg/m2剂量组观察到胚胎成活率下降,在两个剂量水平都出现了胎儿体重下降。3mg/m2剂量可引起胎儿缺陷,包括赘生肋骨,椎骨和肋骨融合,腭裂,脊椎缺陷,后肢缺陷,前、后肢缺少等(两个剂量水平)。 (2)在大鼠妊娠第9-12天给予单剂量腹腔注射2.4,3.6或6mg/m2(分别大约是临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人用药: 1.没有已知的针对本品过量的特异性解毒药物。 2.高剂量常加重骨髓抑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3.出现过量应采取适当的支持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 1.尚未对地西他滨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2.用人肝微粒体进行的体外研究结果提示地西他滨不太可能抑制或诱导CYP450酶。体外代谢研究也提示地西他滨不是肝脏CYP450酶的底物。因为地西他滨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可忽略不计(<1%),因此由于高蛋白结合率药物将地西他滨从血浆蛋白上置换下来而导致的相互作用也不太可能。 药理毒理: 1.作用机制: (1)地西他滨是通过磷酸化后直接掺入DNA,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引起DNA低甲基化和细胞分化或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2)体外试验显示地西他滨抑制DNA甲基化,在产生该作用的浓度下不会明显抑制DNA的合成。 阅读更多…

zh_CN简体中文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