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催乳素血症简介

简介: 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mia)是最常见的腺垂体疾病,该病以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为突出表现。如病人同时出现溢乳和闭经,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如发生于产后即所谓Chiari-Fromeel综合征;伴有垂体肿瘤者,即Forbes-Albright综合征;非产后又不伴有垂体肿瘤者则称del Castillo综合征。 上述各综合征之间最主要的差别是有垂体肿瘤和无垂体肿瘤两种,其他差别则仅在于患病时间上有些不同。因此,近来对这些综合征的名称已较少提及。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正常健康妇女夜间和睡眠(2~6am)期间、卵泡晚期和黄体期血浆催乳素升高。妊娠期血浆催乳素升高5~10倍。妊娠中期后羊水中催乳素浓度高于血浆。哺乳期妇女,血浆催乳素浓度高于非妊娠期1倍。胎儿和新生儿(≥28孕周~产后2~3周)血浆催乳素相当于母体水平。按摩乳房和吸吮乳头反射性促进催乳素分泌。产褥期(4周内)血浆催乳素仍维持高水平。非哺乳妇女催乳素在3个月内降至非妊娠期水平。空腹、胰岛素性低血糖、运动、应激、性交时催乳素明显升高。 2.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1)下丘脑-垂体病变: ①下丘脑非功能性肿瘤:包括颅咽管瘤、浸润性下丘脑病变肉瘤样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神经胶质细胞瘤和白血病。 ②垂体功能性肿瘤:包括垂体腺瘤(80%分泌催乳素)、催乳素腺瘤(prolactinoma)、肢端肥大症(25%伴有高催乳素血症)、库欣综合征(肾上腺ACTH腺瘤,10%伴有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细胞增生症(80%伴有高催乳素血症)。 ③功能性高催乳素血症:多巴胺功能抑制所致,包括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5%伴有闭经溢乳综合征)和继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10%伴有高催乳素血症)。 ④炎症和破坏性病变:包括脑膜炎、结核、梅毒、放线菌病、损伤、手术、动-静脉畸形、肉芽肿病;垂体柄病变、损伤或肿瘤压迫。 ⑤精神创伤、应激和帕金森病。 (2)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肾上腺疾病,包括慢性肾病、艾迪生病和慢性肾功衰竭可出现高催乳素血症。 (3)异位催乳素分泌综合征:包括未分化型支气管肺癌、肾上腺癌和胚胎癌。 (4)多囊卵巢综合征。 (5)妇产科手术和局部刺激:包括人工流产、侵蚀性葡萄胎或死胎引产后、子宫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卵巢切除术。乳房局部刺激,包括乳头炎、皲裂、胸壁外伤、带状疱疹、结核和胸壁手术也可反射性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6)促进催乳素分泌的药物: ①麻醉药物:包括吗啡、美沙酮、蛋氨酸脑啡肽。 ②精神病药物:包括吩噻嗪类,包括氟哌啶醇、氟非那嗪、氯丙嗪等、三环抗抑郁药物、阿肽、氯二氮革类、苯丙胺和地西泮。 ③激素类药物:包括雌激素、口服避孕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RH)。 ④抗高血压药物:包括甲基多巴、利血平、维拉帕米(异搏定)。 ⑤影响多巴胺代谢和功能药物:包括:A.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包括吩噻嗪、氟哌啶醇、甲氧氯普胺、吗丁啉、哌迷清(匹莫齐特);B.多巴胺重吸收阻断剂:诺米芬辛(苯异喹胺);C.多巴胺降解剂,包括利血平、甲基多巴;D.多巴胺转化抑制剂:阿肽。 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⑦苯二氮革类衍生物:包括二苯嗯唑氮革类、氨甲酰氮革、因忽顿、丙咪嗪、阿密替林、苯妥因、地西泮、氯硝西泮。 ⑧组胺和组胺H1、H2受体拮抗药:包括5羟色胺、安非他明等。H1受体拮抗药,包括氯苯甲嗪、吡苄明。H2受体拮抗药甲氰脒胍。 ⑨止吐药物:包括舒必利、丙嗪(普马嗪)、奋乃静。 ⑩其他:赛庚啶。 (二)发病机制 垂体催乳素(PRL)的分泌受下丘脑结节-漏斗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强烈控制,故任何损伤下丘脑的病变如肿瘤、放射损伤及炎症等都有可能使垂体PRL分泌增加,从而引起高PRL血症。一些垂体疾病(如炎症等)若损伤垂体柄则可使下丘脑转运到垂体PRL细胞的多巴胺减少而引起高PRL血症。某些非PRL性垂体肿瘤如GH瘤、ACTH瘤等可压迫垂体柄而引起高PRL血症。TRH具有很强的刺激PRL分泌的作用,而甲状腺激素则能轻度地抑制PRL细胞对TRH的反应,故原发性甲减时可出现高PRL血症。30%~80%的终末期肾衰病人有轻至中度的高PRL血症,原因可能是这些病人的多巴胺代谢加快。肝硬化时可因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而产生高PRL血症。一些胸部和乳房疾病如胸腔手术、胸部带状疱疹、乳腺炎等也可引起高PRL血症。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如支气管癌也可分泌PRL,产生高PRL血症,不过极为罕见。 症状: 1.一般表现 (1)月经失调:原发性闭经占4%,继发性闭经占89%,月经稀发、月经过少占7%,功能失调性出血和黄体功能不全占23%~77%。 (2)溢乳典型闭经-溢乳综合征在非肿瘤型高催乳素血症中发生率为20.84%,肿瘤型中为70.6%,单纯溢乳为63%~83.5%。溢乳为显性或挤压乳房时出现、为水样、为浆液、或为乳汁。乳房多正常。 (3)不孕发生率70.7%,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与无排卵、黄体功能不全或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相关。 (4)低雌激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雌激素降低引起潮红、心悸、自汗、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减退等。雄激素升高引起中度肥胖、脂溢、痤疮和多毛。 (5)视力和视野变化:垂体肿瘤累及视神经交叉时,可引起视力减退,头痛、晕眩、偏盲和失明,以及脑神经Ⅱ、Ⅲ、Ⅳ功能损害,眼底水肿和渗出。 (6)肢端肥大症:见于PRL-GH腺瘤时,黏液性水肿见于合并甲低时,部分病人存在Ⅱ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 2.临床分型 (1)肿瘤型高催乳素血症:占高催乳素血症的71.61%,其中催乳素腺瘤占46%,微腺瘤占66%,巨腺瘤占34%,少数为催乳素-生长激素腺瘤和嫌染细胞瘤。多数垂体腺瘤PRL≥200ng/ml,部分垂体腺瘤可自然消退。 (2)产后型高催乳素血症:占高催乳素血症的30%,发生于妊娠、分娩、流产、引产后3年内。血浆催乳素轻度升高,患者月经稀发、月经失调、溢乳、治疗预后较好。 (3)特发型高催乳素血症:少见,多为精神创伤、应激因素相关,部分为极微小腺瘤。 (4)医源性高催乳素血症由医源性因素或药物所引起,多为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祛除病因后可自然恢复。 (5)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OHP)也称为隐匿型高催乳素血症, (一)发病原因 1.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正常健康妇女夜间和睡眠(2~6am)期间、卵泡晚期和黄体期血浆催乳素升高。妊娠期血浆催乳素升高5~10倍。妊娠中期后羊水中催乳素浓度高于血浆。哺乳期妇女,血浆催乳素浓度高于非妊娠期1倍。胎儿和新生儿(≥28孕周~产后2~3周)血浆催乳素相当于母体水平。按摩乳房和吸吮乳头反射性促进催乳素分泌。产褥期(4周内)血浆催乳素仍维持高水平。非哺乳妇女催乳素在3个月内降至非妊娠期水平。空腹、胰岛素性低血糖、运动、应激、性交时催乳素明显升高。 2.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阅读更多…

zh_CN简体中文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