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

巴氯芬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

药品性质:

处方药

相关疾病:

骨骼肌痉挛,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运动神经元病,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

主要成份:

巴氯芬。

适应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规格:

10mg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是于治疗开始时、剂量增加过快、剂量过大的患者,一般为轻微的暂时性症状。精神病史患者、伴脑血管病患者和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可能较为严重。

1.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开始时常出现日间镇静、嗜睡和恶心等副作用,偶尔出现口干、呼吸抑制、头晕、无力、精神错乱、眩晕、呕吐、头痛和失眠。

2.神经精神病学的表现偶有或罕见报道有:欣快、抑郁、感觉异常、肌痛、肌无力、共济失调、震颤、眼球震颤、调节紊乱、幻觉、恶梦。上述症状常难以与疾病本身的表现相区别。可能会降低惊厥阈,并引起惊厥发作,癫痫患者尤应注意。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推荐初始剂量为5mg,每日三次,应逐渐增加剂量,每隔3天增服5mg,直至所需剂量,但应根据病人的反应具体调整剂量。对本品作用敏感的患者初始剂量应为每日5~10mg,剂量递增应缓慢。常用剂量为每日30mg至75mg,根据病情可达每日100~120mg。儿童:每日剂量为0.75~2mg/kg体重。对10岁以上儿童,每日最大剂量可达2.5mg/kg体重。通常治疗开始时每次2.5mg,每日4次。大约每隔3天小心增加剂量,直至达到儿童个体需要量。推荐的每日维持治疗量如下:12个月~2岁儿童:10~20mg。

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

2.癫痫帕金森病、风湿性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患者。

注意事项:

1.溃疡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本品具镇静作用,服药后驾车或操纵机器应注意。

3.停药前应逐减减量,以防反跳现象。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前三个月禁用。

2.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用药:

儿童:每日剂量为0.75~2mg/kg体重。对10岁以上儿童,每日最大剂量可达2.5mg/kg体重。通常治疗开始时每次2.5mg,每日4次。大约每隔3天小心增加剂量,直至达到儿童个体需要量。推荐的每日维持治疗量如下:

1.12个月~2岁儿童:10~20mg。2~6岁儿童:20~30mg。

2.6~10岁儿童:30~60mg(最大量70mg)。

老人用药:

1.表现为中枢神经抑制、嗜睡、意识混浊、呼吸抑制、昏迷及精神错乱、幻觉、调节紊乱、瞳孔反射消失,全身肌张力过低等。

2.解救:对清醒者可催吐或洗胃;昏迷病人在洗胃前作气管插管;呼吸抑制者给予人工呼吸并作心血管功能支持疗法。患者大量输液。

药物相互作用:

1.酒精和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可增加本药的中枢抑制作用,本品与其它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或酒精合用,可增加镇静作用。

2.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可加强巴氯芬的作用,引起明显肌张力过低。

3.巴氯芬和降压药合用可使血压下降作用加强,因此降压药的剂量应适当调整。

4.帕金森病(震颤麻痹)患者,同时接受巴氯芬和左旋多巴加卡比多巴治疗,有报告引起精神错乱、幻想和激动不安。

药理毒理:

本品为解痉药,是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为作用于脊髓的骨骼肌松弛剂、镇静剂。该药通过激动GABA β-受体而使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门冬氨酸的释放受到抑制,从而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在脊髓的传递而起到解痉作用。

药代动力学:

1.据文献报道,巴氯芬在胃肠道中吸收迅速而完全。单剂量口服10、20和30mg巴氯芬,0.5~1.5小时后,其血浆峰浓度分别平均约为180、340和650μg/ml。相应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S)与剂量成比例增加,其值分别为1140、2350和3350μg·h/ml。

2.巴氯芬的分布容积为0.7升/公斤。脑脊液中活性物质浓度约比血浆中的低8.5倍。

3.巴氯芬的血浆消除半衰期平均为3~4小时。其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30%。大部分巴氯芬以原型排出。在72小时内,摄入量中约75%经肾脏排出。

贮藏:

密封,置于阴凉处。请放置于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

有效期:

24月

zh_CN简体中文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