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种新的靶向药物的批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模式在过去十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分子药物如伊布替尼、venetoclax、伊德拉利西和其他靶向药物已经改善了临床试验中CLL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自2014年2月首次批准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Ibrutinib以来,CLL的人群预后是否有所改善尚不清楚。

  利用SEER数据库,我们确定了2011-2016年期间诊断的年龄≥20岁的病理证实的CLL(ICD-0-3代码9823/3)患者,并积极随访。按诊断时期将患者分为两组–2011-2013年,2014-2016年,反映了贝鲁替尼批准前后的时期。使用Kaplan-Meier方法和对数排名检验比较两组的总生存期(OS)。采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法来确定时期和人口统计学因素对OS的影响。统计分析以显著的双侧P<0.05进行。

  共纳入30701名患者,中位年龄为69岁(范围21-104)。男性(60.9%)和白种人(80.8%)占大多数,见表1。中位OS没有达到。与2011-2013年诊断的患者(81.7%)相比,2014-2016年诊断的患者(83.3%)30个月的OS明显更高(P=0.004)(图1)。在多变量分析中,2014-2016年的诊断(HR 0.90,95% CI 0.85-0.96,P:0.002)和女性(HR 0.74,95% CI 0.70-0.78,P<0.001)的死亡风险较低,而年龄的增加(HR 1. 07, 95% CI 1.07-1.08, p< 0.001),西班牙裔(HR 1.18, 95% CI 1.05-1.32, p< 0.004),非西班牙裔黑人(HR 1.41, 95% CI 1.28-1.54, p< 0.001)的死亡风险较高。

  自批准Ibrutinib以来,CLL患者在人群中的生存率正在提高。非生物因素,如年龄、性别和种族/民族,即使在新型药物的时代,也继续影响生存率,强调需要继续研究以解决这些差异。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https://ashpublications.org/blood/article/134/Supplement_1/1757/427791/Population-Level-Outcomes-of-Chronic-Lymphocytic?searchresult=1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