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性缩小催乳素瘤可获得临床益处,但可以暴露由于侵入性肿瘤对鞍底和前颅底的骨侵蚀而产生的瘘管,导致脑脊液 (CSF) 鼻漏、脑膜炎的潜在发展,很少有脑积气。症状的发作通常在开始治疗的 4 个月内。治疗通常是通过内窥镜经鼻经蝶入路进行手术修复。一名 23 岁男子因急性左肢无力和间歇性头痛到急诊科就诊。视野中充满了对抗。立即计算机断层扫描和随后的磁共振成像 (MRI) 显示,一个 5 厘米的小叶/囊性肿块侵入右侧海绵窦,移位和压迫中脑,破坏了骨蝶鞍。他被转介到区域垂体多学科团队 (MDT)。血清催乳素为 159 455 mIU/l (7514.37 ng/ml)(正常范围 100–410 mIU/l (4.72–19.34 ng/ml))。开始使用卡麦角林导致肿瘤大小显着减小和神经系统症状消退。由于催乳素水平趋于稳定,并且仍有明显的残留肿瘤,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剂量。经过 13 个月的治疗后,他出现了持续的每日鼻漏,并在向全科医生就诊时被转诊至耳鼻喉科医生处。六个月后,当他再次在常规区域垂体诊所就诊时,他因紧急手术修复而入院。组织学证实泌乳素瘤,增殖指数低 2%(Ki-67 抗体)。鉴于部分卡麦角林耐药,他完成了一个常规放疗疗程。治疗 9 个月后,血清催乳素降至 621 mIU/l,12 个月后 MRI 显示肿瘤体积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脑脊液鼻漏发生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开始后 13 个月,这表明在整个治疗期间需要保持警惕。文献中的报告表明,症状的发作通常发生在开始药物治疗后的 3 天到 4 个月之间 (7),尽管一份报告描述了最晚 17 个月后的病例 (8)。在将这种并发症引起区域垂体 MDT 的注意之前有很长的延迟,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具有显着的相关风险。这表明需要对患者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进行有关早期识别和适当管理这种并发症的教育,以促进及时和适当的转诊。专门的骨成像也有助于预测脑脊液鼻漏的可能发展。在此案例之后,我们修改了我们用于调查大泌乳素瘤患者的方案,以包括早期专用骨成像以对潜在的脑脊液漏发展进行风险分层,以及我们以护士为主导的患者教育计划。

尽管对多巴胺激动剂治疗的最初显着反应与预期的神经系统症状消退(4)一样,但变化速度减慢并且部分卡麦角林耐药性发展。对多巴胺激动剂的抗性可能反映了肿瘤生物学的变化,肿瘤细胞内 D2 受体 (10) 和 PRB3 (11) 的基因表达降低,而不是对治疗的反应或效果。然而,多巴胺激动剂耐药性在伴有随后 CSF 鼻漏的巨大泌乳素瘤中更为常见 (6),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5)。需要手术来修复导致脑脊液鼻漏的骨缺损和活检,而不是正式的减瘤术。在这种情况下,放射治疗被仔细考虑,特别是因为垂体前叶功能完好且患者尚未完成教育学业。然而,似乎取得了很好的反应:在常规放疗后 9 个月,他的催乳素几乎恢复正常 (621 mIU/l),垂体前叶功能没有丧失。除了持续的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外,放射治疗已被证明有助于长期控制肿瘤 (12)。然而,很少有研究检查放射治疗对巨大泌乳素瘤的影响,因此很难确定对放射治疗的反应是否符合预期,但通常肿瘤对垂体放射治疗的反应比这种情况下要慢,治疗后长达 19 年可能发生前部激素缺乏症的风险为 25-30% (13) (14)。有一些建议认为,部分肿瘤切除可能会提高对多巴胺激动剂治疗的敏感性,尽管术后卡麦角林剂量较低,但仍可实现改善的反应 (15)。然而,还没有专门针对巨大泌乳素瘤患者的亚组分析(15)。在我们报告的病例中,相同的术前剂量的卡麦角林也在术后继续,因此或者这可以解释手术和放射治疗后临床和生化方面的一些改善。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3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