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最常见的是在接受化疗治疗一年之内。

  为了帮助识别病人在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研究人员根据临床和超声成像变量开发了一个风险评分,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每次收缩时泵出多少血液)、心肌应变和累积治疗剂量。作者说,肿瘤学家可以用这个评分系统把病人分为心衰的低风险或高风险,然后相应地调整他们的治疗计划。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心脏超声实验室主任兼心血管医学教授Marielle Scherrer-Crosbie博士说:”虽然我们对癌症的治疗更加有效,但生存率的提高有助于揭示一些最常见癌症疗法的心脏毒性影响。”我们希望通过创建这个风险评分系统,帮助临床医生识别潜在心脏损伤风险最高的病人,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多学科的方法更密切地监测病人。”

  在过去十年中,美国的急性白血病发病率稳步上升。然而,在此期间,治疗方法的进步使生存率大幅提高,从2006年到2015年,死亡率每年下降百分之一。抗环素类药物仍然是急性白血病的标准疗法,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大剂量给药,这种治疗计划会增加毒性。虽然以前的研究发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始于造血组织的癌症)患者的症状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最高,但关于成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合并症的证据有限,对这一人群的症状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风险分层知之甚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450名ALL(当骨髓制造过多的淋巴细胞,一种白细胞)或AML(当骨髓制造异常的骨髓细胞,一种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患者的数据。在所研究的患者中,有40人,或大约9%,出现了有症状的心力衰竭。这些患者平均在接受治疗后10个月出现心力衰竭。与ALL患者相比,AML患者的心衰发生率更高。

  研究人员随后根据六个临床相关的变量和心肌应变–一种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计算的对心脏肌肉应变的测量–制定了一个风险分数,范围从0到21。研究小组给每个变量都打了分:基线全球纵向应变大于-15%(6分);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已有心脏病,AML(各4分);累计蒽环类药物剂量大于或等于250毫克/米(2分)和年龄大于60岁(1分)。

  患者根据其风险评分被分为三个亚组:低(0至6),中(7至13)和高(14至21)。大多数患者(318人)被归类为低风险,而112人被认为是中度风险,20人被归类为高风险的心衰。研究小组发现,65%被归类为高风险的患者出现了心衰,而低风险组中只有1%的患者出现了心衰。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Yu Kang博士说:”虽然这是确定病人心力衰竭风险的重要一步,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这种风险评分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12-acute-leukemia-patients-common-therapy.html

zh_CN简体中文